講述人:銀川市西夏區(qū)法院退休法官 胡普選
我叫胡普選,今年66歲,2018年從銀川市西夏區(qū)法院退休。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——銀川市金鳳區(qū)滿城北街紫馨苑社區(qū)“銀齡智囊團”的調(diào)解員。
作為一名退休法官,我深知法律不僅是法庭上的條文與裁決,更是社會和諧與公正的基石。退休后,在紫馨苑社區(qū)的邀請下,我通過調(diào)解鄰里糾紛、化解家庭矛盾,以及在校園進行法治宣講,讓法律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。
鄰里本應守望相助,卻因種種瑣事,時常產(chǎn)生誤會與摩擦。記得那是一個初秋的傍晚,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喚醒。開門一看,是隔壁單元的小李和老張。二人因為漏水問題爭執(zhí)不下,情緒激動,請我給“斷官司”。我趕緊邀請他們到我家客廳坐下,泡上一壺清茶,慢慢聊。在傾聽雙方陳述的過程中,我注意到,問題雖小,但背后折射出的是雙方長期以來積累的不滿與誤解。我引導他們換位思考,同時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,比如共同出資維修管道、設立公共基金用于解決未來可能出現(xiàn)的類似問題等。最終小李和老張握手言和,重建了友好鄰里關系。
家庭和諧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(wěn)定與繁榮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我得知小區(qū)一對夫妻因一筆借出去的錢鬧得不可開交,夫妻關系一度降到冰點。我主動請纓,采取“一對一”的談話方式,先分別聽取兩人的想法和訴求,再集中進行調(diào)解。我告訴他們,無論外界如何變遷,家人之間的支持與理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。最終夫妻倆放下心結,不再糾結于此事。
除了調(diào)解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,我還將目光投向了未來——青少年。在紫馨苑社區(qū)的推薦下,我積極與社區(qū)周邊的銀川市第十三中學、金鳳區(qū)第二小學聯(lián)系,開展了一系列法治宣講活動,為學生講解如何識別校園霸凌,如何給予受害者及時的幫助與支持。我經(jīng)常說,法律雖能制裁惡行,但預防與教育的力量更為深遠。作為教師,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(tài);作為同學,更應學會尊重與包容。同時,我還提醒學生們,遵守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,要學會用更高的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,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。
退休不是終點,在用法、普法的過程中,我找到了另一種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的方式。對我來說,法律不僅是工具,更是一種人文關懷,它教會我們?nèi)绾我愿訉捜莺屠斫獾男膽B(tài)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(zhàn)。